小時候,老師告訴我,中華民族是個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的偉大民族。縱觀中國歷史,我對此深信不疑。但是,如果把這4個特點延伸到汽車上,我發現,只有一半兒能夠應驗,另外一半兒似乎在發展中出現了異變。
現在的人好像并不勤勞
我絕對相信歷史上的中華民族特別勤勞。比如,1864年,美國人修建連接東西的大鐵路時,由于施工難度大,白人工人怨聲載道,1年鋪軌不足80公里。后來換成了中國工人,結果整個工程提前7年竣工。再比如,一位來自印尼的游客告訴我,印尼的華人之所以都比較富裕,原因很簡單,他們能吃苦,什么生意都做,典型的勤勞致富,不像當地人那樣挑挑揀揀,特別愛護自己的身體。
不過,這些都是歷史了。也許是因為現在到處都有商機,大家不需要背井離鄉、遠渡重洋去謀生,也開始注重保養了。于是,就連最簡單的洗車都不愿意自己動手了。
吃午飯時,對面坐著仨人,其中一個抱怨說,洗一次車得20塊錢,實在太貴了。另一個開導他,別不知足了,我們樓下洗一次車得30呢。第三個人出主意:別在這兒洗,這兒都是寫字樓,價兒高,到五環以外洗去,10塊錢就夠。
看看他們的膚色和發型,顯然是日子過得極為普通的人,既然是勞苦大眾,自己打桶水,弄塊抹布洗洗車,應該是很正常的事兒。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銀子呢。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明明自己就是個普通百姓,卻從內心里鄙視勞動,看不起勞動。總覺得自己坐在辦公室里,高人一等。可他沒想到,路邊賣煎餅的大媽,每月收入是他的2倍。
撒切爾夫人當首相時,假日里在家自己貼壁紙;阿甘靠捕蝦當上了百萬富翁,依舊自己修建草坪。相比之下,咱們的觀念實在迂腐,咱們的動手能力實在遜色。每次逛宜家時,我總能看見有人站那發愁,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這些需要自己動手組裝的家具。于是,停車庫里出現了不少人,低聲詢問:要送貨嗎?要組裝嗎?便宜啊。
當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不愿意自己動手,都需要借他人之力時,大批勞動力自然會集中在一起,隨之而來的肯定是交通、秩序、房屋、安全、空氣、物價等諸多問題。到那時再抱怨,早已無濟于事。如果您也羨慕歐洲那些恬靜的小鎮,就得凡事盡量自己動手,學著勤勞些。
我們對外人一向都很善良
地球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天生就是邪惡的。雖然有人以文化大革命為例,試圖證明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不善良,但不可否認的是,咱們對外人確實很善良。比如,抗戰結束,黑龍江方正縣的民眾,收養了4500名日本遺孤,對他們悉心照料,以德報怨。善良的人性讓日本遺孤深受感動,一座“中國養父母公墓”,永遠銘刻著這段歷史。
在汽車業,中華民族尤其善良,善良到了極致。
28年前,看到買一輛進口轎車得花8500美元,政府很心疼,決定改變現狀,隨之而來的,是切諾基、桑塔納和505的國產,我們終于可以消費自己制造的小汽車了,終于可以不再花費寶貴的外匯進口小汽車了。美中不足,價格變成了18萬人民幣。
外國人發現了中國市場的驚人利潤,提出不再授權組裝,而是要收購中國原有的汽車廠,進行擴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是個詭計,肯定是在圖謀占領我國的汽車市場。但是,咱們憑著善良,希望它在占領咱們市場之后,能賞點兒殘渣剩飯什么的。
28年過去了,除了年復一年地繳納知識產權使用費,人家的技術一點兒也沒漏。當初的產業政策徹底失敗。不過,人們并不認為這是失敗,反而一廂情愿地將其視為“合資品牌”,認為品牌做大做強之后,有你的一半兒也有我的一半兒。
靠,做夢去吧,《十五的月亮》唱多了吧?
大家都始終保持著勇敢的勁頭
在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第一輛新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那股蠻勁兒證明中國大有沖鋒敢死之士,只是沒全上前線去”。這篇小說雖然是在1946年發表的,但擱在2013年,依舊沒過時,毫無秩序地你爭我搶,在道路上天天可見。
遇到前方擁堵,有些駕駛者不喜歡規規矩矩地排隊,總想耍個小聰明,或左或右,加塞擠過去;遇到減少一條車道,有些駕駛者不遵守左右輪流往前走的法律,總希望自己能先過;遇到人行橫道上亮起紅燈,有些行人視而不見,總希望以肉身對抗鋼鐵,進行一次碰撞測試;遇到人車分流的道路,有些行人總覺得汽車道更寬闊,泰然自若地走在車行道中,任憑汽車擦身而過,毫無畏懼之色。
這幾個極為常見的畫面,足以說明,中華民族的勇敢,不僅名不虛傳,而且代代相傳。
小心眼很多 大智慧有些匱乏
說到中華民族的智慧,很有些矛盾。如果說這個民族智慧不足吧,可偏偏火藥、指南針都是這個民族的發明,如果說這個民族很睿智吧,可幾千年來,火藥只被用來慶祝節日,指南針僅僅被用作查看風水。當這個民族在半夢半醒之間,渾渾噩噩地認為自己是世界第一強國的時候,被中國人蔑視為蠻夷的歐洲人來了,咱們從來都不拿正眼瞧的日本人也來了,他們靠著羅盤導航,端著裝滿火藥的槍械,幾乎是在一瞬間,咱們那些拿著弓箭和大刀的軍隊,成了人家的活靶子。
經過一系列國恥之后,咱們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什么都是外國的好。對自己沒有一點兒信心,對自己的一切產生了懷疑。過分神話國外的一切,把外國人奉若神明。在1991年以前,就連建外大街上的友誼商店,都不允許中國消費者進入。不少地方都有外賓專用候車室、進出通道。一位游客曾對我說,只有到了中國,才能感受到當上帝的滋味,回國以后,他還得繼續白天送報紙,晚上去大廈打掃衛生。在他們那里,打兩份工才能維持生計是很常見的事兒。
回到汽車上。很多人至今仍然認為造車比爬喬戈里峰還難,大多數人都誤以為汽車制造廠是一條龍制造——從發動機到變速器,從座椅到天窗,如此復雜的系統工程,咱們根本做不來。于是,一家又一家汽車制造商被請進中國,不管是二流品牌還是三流品牌,在中國都能獲得媒體的盛贊,都能在中國消費者面前偽裝成一流品牌,大把地賺取中國人手里的錢。
朝鮮戰爭之后,南朝鮮一片狼藉,人丁稀少,廢墟遍地,可他們居然憑借著引進技術,僅僅20多年,就把自己的汽車做到在美國市場上與日本車分庭抗禮的程度。中國有很多人不喜歡南朝鮮,覺得那里的人太跋扈,有點兒好東西就會想方設法論證成自己所屬。可是,捫心自問,咱們有人家的那種大智慧嗎?
咱們只會讓制造商到中國設廠,就地組裝。這樣做確實可以收立竿見影之效,但從宏觀角度來說,有弊無利。由此看來,中華民族的智慧,只體現在自家人相互爭斗、做事急功近利等小智慧上,大智慧根本無從體現。
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勇敢和智慧,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中,在汽車文化的建設中,有些得到了極好的繼承,有些則出現了改變,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往完美的方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