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開電視,里面正在談北京連續多日的陰霾,接受采訪的專家們眾口一詞,認為造成北京空氣質量惡化的罪魁禍首是機動車的尾氣排放。他們認為,只有減少機動車的使用、加快機動車的更新速度,才能讓糟糕的局面好起來。
與很多人熱衷于看帝王將相的故事不同,我自幼對政客沒興趣,因為,政客只是為了個人的理想,讓他人為之拼殺。我只崇拜科學家、工程師、醫生和老師(僅指在學校教書的人),這些人是造福人類的專家,他們用自己的睿智,換來了人類生活品質的提升。但是,電視里的這幾位專家令我感到很困惑,我覺得他們給出的結論太草率,缺乏專家應有的慎密。
有位專家說到:咱們的汽車技術含量太低,排放嚴重。
不知道這位專家何出此言,“技術含量太低”一說,有沒有證據。就我知道的范圍,咱們能買到的發動機不僅不落伍,有些還頗為先進。比如,大眾汽車公司有一款85千瓦的2.0升發動機,在一汽-大眾和上海大眾的多款車型上都曾應用過,后來被部分網友們斥為該進博物館的古董。最終,這臺機器于3年前逐步被TSI發動機取代。但是,它在美國,卻是大眾的第六代A級車的入門級動力(在美國叫捷達,在中國叫速騰,即眼下的新速騰),因為,這臺機器的電控系統經過數次改造,排放標準能滿足不斷更新的政府要求。
還有位專家說,應該加快機動車的更新速度。
事實上,咱們的機動車更新速度夠快的了。我見過幾輛達到報廢標準的日野和皇冠,動力性能、內飾完好、乘坐舒適的程度,甚至比眼下最新款的汽車還棒。不過,為了北京的“藍天”,它們最終還是被送進了解體廠。這不,北京在1個月前,又公布了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的方案,把“國三”及“國三”以前的機動車列為淘汰重點,報廢補助6500元。也就是說,2007年以前購買的機動車,都屬于可以報廢的范圍。政策壓力如此之大,早已超過了西方國家。比如,新加坡是世界上對機動車管理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他們那兒的私家車使用年限最低為10年。超過10年您如果還想接著用,就要向政府多繳很多稅。
我覺得,做事情如果永遠處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實在不應該。人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進步,慢慢成熟才對。就拿環境污染這件事兒來說,應該從源頭下手,進行根治,方為上策。這么做只有一個缺點——不會立竿見影,無法滿足好大喜功的需求。
首先,應該解決油品問題。
我不否認機動車的尾氣是環境污染的元兇之一,但是,如果想讓咱的空氣好起來,只對機動車開刀,太過簡單與粗暴。別忘了,尾氣是燃油燃燒之后的剩余物,如果燃油品質有問題,您無論更換多么先進的發動機,也無濟于事。
20世紀70年代,美國弄了個限制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法規——“馬斯基法”,為了讓這個法律具有可行性,美國聯邦政府首先要求燃油供應商解決油品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歷經數年,花費巨大。
不知道咱們的政府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做法,在要求大家以更快的速度更新車輛之前,首先讓中石油、中石化解決了油品問題。
其次,用法制取代人治。
有人認為,大幅度提高停車收費,可以抑制機動車使用。果真如此嗎?拿東京來說,最貴地段的停車費是600日元/小時,日本全國人均收入406萬日元,以此計算,可以停車6767個小時。北京2012年人均收入為3.6萬元,以每小時10元計算,可以停車3600小時。這么一比,您會發現,咱的停車費其實比東京貴。如此之貴的停車費卻沒能擋住街上密集的車流,肯定不是北京的有錢人比東京多,而是管理模式所導致。
因為,咱們這兒有不合理的福利,咱們這兒可以用各種各樣的對策。
我曾詢問過5個每天駕車上班的人,他們的共同特征是居家與辦公室之間有地鐵,辦公室處于市中心。按理說,這樣的人即使不開車也沒問題,但由于5人中有2人停車不花錢,單位提供了免費的停車場,所以,車照開不誤。當然,這2個人都在機關上班,才會有此殊榮。事實上,在北京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多數機關都擁有比較開闊的土地,您就是一個人開倆車上班,也有地方停。而這樣的福利,在東京、新加坡等人口稠密的城市里,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它的負作用很明顯。
剩下的3個人在企業上班,沒有免費的停車場,按規矩交費的話,每天得花80塊錢停車,如果真的要花這么多錢,估計北京會有很多人放棄開車上班,但是,人們有五花八門的對策,策一是摘掉牌照,大大方方地停在路邊,策二是尋找附近的小胡同,策三是想方設法混進附近的居民小區。當這些對策都不靈的時候,就跟收費員討價還價,把每15分鐘2.5元起價的停車費,降為全天20元。路邊車位的收費員屬承包性質,出于自身利益,也樂得這樣。比如,有位收費員包了一段路,有54個車位,每位上班的車主交20元,每月收入2.3萬元,刨去承包費1.6萬元,口袋里還能剩下不用納稅的7760元,這里還沒有把按小時臨時停車以及周六、日收到的停車費計算在內。
類似現象應該是比較普遍的,從中折射出我們仍處于人治階段。事實上,只有施行法治,才能建立一個良好的秩序。這是一個無需討論的問題。
第三,正確的宏觀規劃可以降低污染。
減少機動車的使用,是減少尾氣排放的好辦法,但是,以目前我國的現狀,這個辦法恐怕沒有多少可行性。因為,大家都很喜歡自駕車上下班,都不希望像東京人、巴黎人那樣擠地鐵。
在這個問題上,用不著指責誰,這是一個大家都具備的觀念。不過,這個觀念的形成,與政府管理有一定的關系。比如,如果政府能未雨綢繆,在城市規劃上做到合理布局,在城市交通上以軌道為首要發展方向,今天的一些困境,是能夠得到解決的。梁思成先生在60年前,就已經對此做出了預言,而且預言的很準。
熱衷于興建大而全的城市,自然會帶來人口過分集中,從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前不久,我沿烏蘇里江和黑龍江做了一次旅行。沿途經過了哈爾濱、雞西、虎林、撫遠、同江、嘉蔭、黑河、漠河等大小城鎮,透過玻璃我注意到,每當前方出現的是一座人口較為稠密的城鎮,它的上方就會有個類似黑鍋蓋的東西,籠罩著整個城市。如果是一座人口稀疏的小城,呈現在眼前的,則是一副天空湛藍、令人賞心悅目的畫面。事實上,北京之類的大型城市的頭頂,永遠都有個“黑鍋蓋”。
如果政府能把社會資源進行更為均衡地分配,讓每一個鄉、鎮、縣,都具備不錯的基礎建設,涌進大城市尋找發展機會的熱情就會下降,大城市的污染情況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這是個很大的話題,一句兩句說不清楚,政府愿不愿意聽也是回事兒。咱們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好,更為務實。幾位友人已經搬離北京,找了處青山秀水的地方安居,我想我有一天也會這么做。反正網絡很便利,身居北極村與身居中關村,都能寫東西,結果其實是一樣的。網站編輯部、尤其是汽車類網站編輯部設在鬧市區,是很笨拙的方案。正因如此,有人想開家帶有汽車實驗室的汽車網站,問我有何建議,我的頭一個反應就是,別在五環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