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 對于很少旅行的內地人來說,云南似乎是個很遙遠的地方,甚至還有些神秘。在抗戰時期,這里先是成為中國的大后方,而后又在一夜之間變成最前沿。也許是因為遠離“經濟發達地區”,這里完好地保存著許多與抗戰有關的遺跡,甚至可以這樣說,只有到云南,才能切身感受到那場戰爭。其實不用走遠,就在省會昆明,便能看到眾多的遺跡與紀念物。
開著海馬去苗嶺山寨
小時候有首歌,唱的是苗嶺山寨,聽上去頗有詩情畫意,給人一種很雅致、很悠然的感覺。90年代后期,有一陣忽然對民族產生了興趣,曾跑到黔東南旅行了幾個月,一個寨子一個寨子地走下去,特別有意思。這次不是為民族而來,但從芷江往西走,正好貫穿了整個貴州東部,于是,順道一游,算是讓自己在抗戰歷史的沉重中,獲得些許輕松。
芷江縣城旁邊,便是滬昆高速公路(G65),東西走向,舞陽河伴隨著它(上圖),走了很長一段。沿著高速公路,很快就能橫穿整個貴州省,進而到達云南,旅途變得輕松、簡單了許多。我清楚地記得,有一年我曾沿著320國道橫穿貴州,每逢遇到山,公路便蜿蜒曲折而上,越過山巒,再蜿蜒曲折而下,幾個小時后,里程表顯示已經走了七八十公里,在地圖上一看,直線距離只有幾公里。
看一份旅游介紹,說到貴州必須要到千戶苗寨(也叫西江苗寨),規模如何如何,特色如何如何,反正是不去肯定后悔。我本人對什么都講究規模很反感,走訪過許多地方,每每聽介紹,總是少不了:這個是本地最大的,那個是全省最大的,還有全國最大的,如果是亞洲最大或者是全世界最大,就更自豪了。
不明白,大有什么好處?有一次乘飛機去昆明,那時候巫家壩機場已經停用,改成了新修的長水機場,廣播里傳來本機場是最大的炫耀。事實上,對于旅客來說,對機場的需求是方便、舒適、快捷,至于規模大小,跟旅客一點兒關系也沒有。您的機場即使是全宇宙最大的,服務人員的態度猶如三九天的漠河,同樣會被人們給予差評。
我的家鄉:北京,就是這樣的地方。原本不大,可這些年由于人口增加,變得規模比誰都大,道路比誰都寬,建筑一個賽著一個輝煌,可城市是給人預備的,人的感受才是最主要的。那么,人們對北京的感受是怎樣的呢?據說曾有人給市政府送去一副對聯:氣象萬千,諸多不便。這已經是很早以前的事了,這么多年過去,諸多事情依舊不便。相比之下,我覺得國內很多小城鎮,更具人性化,更有溫馨感,住在那些地方,更覺舒適。
所以,面對不去肯定后悔的旅游景點式的苗寨,我肯定不去,也沒覺得有什么地方需要后悔。我去的苗寨,都是一路上的偶遇。具體說,就是沿著公路走,發現有條小路直通山巔,直奔河谷,就順著走下去,因為路的盡頭,肯定會有個極為幽靜的苗寨,將車停在村口,進去逛就是了。不用擔憂有人過來收停車費,更不用擔心有人要你買昂貴的門票。
其實,這種做法是通用的,在哪都適用。10多年前周莊火的不得了,于是開始收門票,再然后是票價與日俱增,游客叫苦不迭,我在一個訪談節目里說,根本沒必要去貢獻門票,江南水鄉多的是,又不是只有它一家。主持人問,我們不知道其它水鄉在哪呀。我回答,您只需開著車隨心所欲地游蕩,一路上,肯定能發現一些比成為旅游景點的村莊更具價值的地方。而且,采用這種旅行方式,還能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這些過程,將是最寶貴、最燦爛的回憶。
按部就班走訪旅游景點的旅游方式,就如同流水線的生產模式,什么都是事先規劃好了的,還沒出門,一路上將能看到什么,吃到什么,一盤菜多少錢,了如指掌。你不過是機械地把它執行一遍而已。這樣的模式不能說一定就是不好,但沒什么意思。不會讓你感到驚喜,不會讓你產生火花,就連個艷遇都很難遇到。回來后打開記錄,發現你和別人的游記,居然如出一轍,仿佛是相互拷貝的。
進入貴州之后,整個下午,我探訪了3個寨子。其中有一個,位于高高的山巔,當時我沿著國道走,忽然看見有條很窄的土路,估計是通往山頂的,而在這一帶,不少苗族村寨都是建于高山之頂。于是沿著土路往上開,還真遠,足足走了40分鐘,因為不是正式的公路,不少地方坡度很陡,估摸著在15-17度左右,彎道處的坡度更陡,差不多得有18度。海馬S7是兩驅車,開始很有些擔心上不去,結果還不錯,沒有加大油門,便穩穩地爬了上去。
有人可能會說,18度算什么,我遇到過30多度的坡呢。事實上,您要是進行過汽車爬坡測試,就不會這么說了。我曾做過實驗,在8度的坡道面前,多數人會誤以為是15度左右,在15度的坡道面前,多數人會認為起碼得是30多度。也就是說,人眼觀察坡度,絕大多數是不準的。按照我國的公路設計規則,一級公路最大坡度是6%,四級公路最大坡度是9%(6度左右),等級之外的公路,少數存在10-15%的坡度(8-9度左右),截止到目前,我聽說過的國內最大的坡度是25%(14度左右),國外最大的坡度是35%(新西蘭),也就是說,全世界最陡的公路,也沒到20度。多數汽車的爬坡性能,一般都是30%,差不多是16-17度的樣子。
苗族村寨都是桿欄式建筑,木質結構,上層居住,下層儲物,最上面還有個存儲糧食的夾層。整個建筑通風極佳,但不保溫,所以,冬季早晚比較冷時,他們都會弄個火盆,圍著聊天。
在居住層,朝向外面的一側有走廊,中間部分叫“美人靠”,據說是年輕女子的專座。
昨天說到,湘西有長城,這長城便與苗族人有關。歷史上,苗族人似乎腦后生有反骨,動輒與朝廷對抗,不服管理,當朝廷派兵鎮壓時,他們一哄而散,不玩了,朝廷撤兵,他們又聚在了一起,一切照舊。整個一個貓抓老鼠的游戲。
遇到這樣的事,誰當皇上都會心煩,明朝的皇帝心生一計,干脆給你弄個長城,把那些聽話的苗族人弄在一起,擱在長城這邊,把那些不聽話的苗族人弄在一起,擱在長城的那邊,依靠長城,劃分出“生苗”與“熟苗”,分而治之。
當然,要是站在另一個立場上,也可以這么說:苗族人民不堪朝廷欺壓,揭竿而起,奮勇抵抗,譜寫了一曲追求理想、追求自由的英雄主義贊歌。
苗族村寨地處山區,有些寨子建在地勢平緩的河谷地帶,有些寨子建在高山上,距山谷里的河水,垂直距離往往得兩三百米,令人替他們擔憂:取水太艱難了。
苗族的祖先,是居住在中原大地上的蚩尤部落,由于打不過黃帝部落與炎帝部落,只好南遷,經過數次遷移,最終來到了云貴高原。據說,在南遷過程中,有一支往東去了,最終落腳在今天的日本,并演變成了一個國家。
苗族人很喜歡敲銅鼓、吹蘆笙,每一個苗族寨子里,都會有這樣一個廣場(下圖),專門用于全村人的集會。逢年過節時,他們會盛裝打扮,女子全身上下,裝飾著數不勝數的銀飾,大家在銅鼓的節拍中,在蘆笙的伴奏下,載歌載舞,熱鬧非凡。
在一個苗寨里,發現有個叫楊大陸故居的地方,進去一看,原來這是一位苗族人的英雄,他是清朝后期的人,功績在于領導了當地人的起義,反抗朝廷。
從凱里出發,沿308省道往南,沿320國道往東,苗寨一個接著一個,多極了,很多寨子看上去都很有特色。
走訪了幾個,覺得郎德苗寨比較有特色,景色也很漂亮。這里記錄一些旅行信息,以供參考。
郎德苗寨旅游資訊 |
|
---|---|
項目 |
電話 |
凱里到郎德班車 |
|
美哈樂苗家樂 |
|
老支書苗家樂 |
|
陳氏農家 |
|
田園農家 |
|
苗家樂客棧 |
|
阿仰莎農家樂 |
|
圣火飯莊 |
0855- |
陳正陸農家樂 |
0855- |
制表:車訊網 //www.xjjcjj.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