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昆明抗戰紀念物
昆明在漢朝曾是昆明國(也叫滇國)的所在地。據說,漢武帝開創絲綢之路后,商隊常受匈奴人的攻擊,漢武帝于是打算開辟一條途經四川、云南到印度的商貿路線,派出的使臣在路過昆明國時,被攔住,漢武帝大怒,下令軍隊出征,消滅了昆明國。
還有個傳說,因為昆明國緊靠滇池,為了讓軍隊熟悉水上作戰,漢武帝下令開挖了一個大水池,命名為昆明池,訓練水師,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姑且不論,1800年后的乾隆帝,在擴大西湖面積后,將其命名為昆明湖,就是想模仿漢武帝,讓自己也成為一個能夠開疆拓土的君主。
站在昆明西山上,能夠看到滇池與昆明市區,景色一流。清朝時有位文人,看到“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不由得想到“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歷朝歷代這么多高人“費盡移山心力”,卻只落得“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這個懸掛在昆明大觀樓上的對聯,雖然有些消沉,但說的都是實話。
換個話題,昆明的市區還是很值得逛逛的。主要有兩個地方,第一是翠湖一帶,第二是威遠街、文明街、正義路一帶。每年的11月到來年2月,翠湖會聚集著大量海鷗,很是壯觀,即使在沒有海鷗的月份,翠湖周圍的路、建筑、茶館、咖啡館,也值得您呆上幾天。
在昆明市中心的金碧路上,有2個建于明朝的牌樓,一個叫碧雞,一個叫金馬。當地人稱呼為碧雞坊和金馬坊,我有些疑惑,因為,按照習慣,木質結構的這類建筑稱為牌樓,石質結構的這類建筑才叫牌坊,簡稱坊。昆明市區里的這倆,梁以上的結構是木質,是不是應該叫牌樓才對呢?
不過,眼前的這倆牌樓是1998年才建的,歷史真正的牌樓,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拆除了。有個叫艾倫·拉森的美軍士兵,屬于美國第35照相勘測中隊,這支部隊后來被派往中國,隸屬于第14航空隊(不嚴謹的話,也可以理解為是陳納德的飛虎隊),艾倫·拉森在我國拍了很多照片,我在他的書里,看到一張當年的碧雞坊,貼在這里,供您對比。
除了黑白照片,艾倫·拉森還拍了許多彩色照片,讓咱們可以更為清晰地目睹抗戰時期的昆明街頭(照片源自《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出版)。
雖然時光已經過去了69年,但從碧雞坊的北面,東面的護國路,中間的同仁街,西邊的正義路,在這一大片區域中,仍能感受到艾倫·拉森照片中的一些氣息。
我往北一直走到威遠街,看到了抗戰勝利堂,此處原來是云貴總督府,新中國成立后,規劃在此建立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并舉行了奠基儀式,不過,紀念碑到了1995年才落成,主題詞有4個:第一是人民解放軍進入昆明,第二是蔡鍔討伐袁世凱的護國軍誓師出征,第三是滇軍將士參加臺兒莊對日作戰,第四是昆明愛國師生舉行反獨裁、反內戰的示威游行。
抗戰勝利堂是1946年落成的,當時叫“抗戰勝利堂”,1950年更名為“人民勝利堂”,進入21世紀后,恢復了歷史原名,但增加了“紀念”2字,名為“抗戰勝利紀念堂”。我在周圍問了幾個人,想知道它現在的用途,但沒有獲得準確地回答。
在抗戰時期,由于云南境內發生了太多值得紀念的事情,因而在昆明,樹立了多個紀念碑。第一個紀念碑,是位于昆明市區西側的筇竹寺附近郊野公園里的駝峰飛行紀念碑。關于駝峰航線,我將在講述片馬鎮53號飛機紀念館時詳細提及。這里先簡單說一句:駝峰航線是一條的空中通道,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到云南,航線全長800余公里,從1942年到1945年,美國援助中國的戰略物資,都是通過飛機沿著這條航線運過來的,總運載量70萬噸左右,中美雙方損失飛機約500架,犧牲和失蹤飛行員1500多人。為了紀念中美兩國在二戰時期這段情誼,1993年在此修建了這座紀念碑。
第二個紀念碑是位于西山的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1938年滇緬公路修通后,缺乏司機和汽車修理工,中國方面向東南亞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求助,在陳先生的號召下,3200多名華僑組成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回到中國,在滇緬公路上運輸戰略物資,其中,有1000余人犧牲。
第三個紀念碑是緬甸戰役中國陣亡將士碑,位于昆明動物園內的圓通山上,由于遠征軍在1942年入緬作戰時,犧牲的最高將領是200師師長戴安瀾,故這座碑也叫安瀾紀念塔,原碑已毀,前些年經過學者的仔細探訪,確認了原碑的所在地,2013年12月,終于被恢復。
第四個紀念碑同樣位于圓通山,與上碑僅僅相距百米,它原來的名字叫陸軍第八軍滇西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解放后被毀,僅殘存底座,2013年12月重建。底座上昔日被毀的題詞,也全部恢復了。
第八軍在抗戰中,最重要的功績之一是拿下了松山,戰后,第八軍在松山陣地、保山易羅池和昆明圓通山,建了3個紀念碑。松山戰役是個很悲壯的故事,講述最詳細的,是余戈先生的《松山戰役筆記》,我的行李里就有這本書,我打算坐在松山陣地上,把它重新讀一遍。
除了紀念碑,在西站附近,還找到一個院落(滇緬大道281號),里面的這樁大樓,最早是昆華農校教學樓,1938年成為西南聯大教學樓,1941年改為招待所,美國志愿航空隊、美國駐華空軍特遣隊、美國第14航空隊的成員,先后在此居住。后來,這個大樓又成為了駐華美軍司令部(中國遠征軍美軍顧問團,亦稱“Y”部隊)的所在地,現在是十四冶的機關大院。
與之毗鄰的昆明開關廠家屬區里,看到一座西式平方,這里當時叫將軍公館,從名稱看,這里應該是史迪威和副手弗蘭克·多恩的居所。試圖了解點情況,在附近問了好幾位上年紀的人,但都說不知道。
昆明市區還有很多值得看的古跡,這里列舉幾個。一個是圓通山東側,也就是靠近昆明動物園東門的城墻遺址。昔日各個城都有城墻,昆明自然也不例外,歷史上的昆明城其實很小,從城墻的范圍就能看出來,但昆明城墻保存下來的已經很少了。
在昆明的華山西路上,路邊有個石碑,是永歷帝殉國處。永歷帝的爺爺是明朝的萬歷帝朱翊鈞,與明朝亡國之君崇禎帝是哥倆,崇禎帝在北京上吊自殺后,他在廣東肇慶稱帝,在位15年,因為受到追殺,后來跑到緬甸,在吳三桂大兵壓境的情況下,緬甸國王交出了永歷帝,后來,吳三桂將其絞死在這里。
在翠湖的西岸,是云南陸軍講武堂。清朝末年,隨著八旗軍隊喪失了戰斗力,朝廷開始模仿西方國家設立新軍,一時間,全國各地設立了好幾座講武堂,培訓軍事人才,其中,最出名的,是云南的這座。在歷史上,它與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齊名。當時我國軍校的學制都特別短,只有3個月左右,而云南講武堂的學制比較長,最短的是1年,最長的是3年。這座講武堂的畢業生里,著名人物不少,這里列舉幾個:
李根源(上將,陜西省省長,粵滇軍總司令)
顧品珍(上將,滇軍總司令,云南督軍,云南省省長)
唐繼堯(上將,云南督軍兼省長,靖國軍總司令,建國聯軍總司令)
朱德(元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葉劍英(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龍云(二級上將,陸軍副總司令,軍事參議院院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盧漢(上將,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云南省主席)
講武堂門前,就是翠湖,這里是昆明城內景色最美的地方,每年冬季,翠湖里會聚集著大量海鷗。
抵達昆明的次日,昆明下了一場雪,很大,整整下了一天半夜。有一位昆明人告訴我,昔日昆明冬季并不冷,故有春城之說,可從10多年前開始有了雪,一般是每年下一次。
這場雪可真不小,真擔心這些熱帶植物,能不能扛得住。
因為想做一個冰雪駕駛的選題,出發前,一直期盼著下雪,可今年的北京入冬后,每天溫暖如春,想不到在春城,卻看到了如此之厚的雪,深感意外。
也許昆明人比我更興奮,在街頭,看到了十幾個形態各異的雪人,頗有情趣。
昆明城西,有個西站立交橋,路邊有個石碾子,旁邊建有一個標示,這里是滇緬公路的零公里處。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后,云南省主席龍云,向蔣介石建議,應該迅速修建一條昆明與緬甸之間的公路和鐵路,使得中國與印度洋之間,有一條通道。滇緬公路在1937年年底開工,1938年8月通車,公路全長1453公里,起點是昆明,終點是緬甸的臘戍。事實證明,龍云此舉堪稱高瞻遠矚。不久,中國與太平洋的交通全部被日軍切斷,抗日戰爭所需要的戰略物資,全部是依靠汽車,從緬甸運進中國的。
到了1942年,隨著日軍入侵緬甸,這條公路被切斷,美國改用飛機向中國運輸抗戰物資,中國航空公司亦全力投入,這便是著名的駝峰航線,過幾天,我將前往中緬邊境的片馬鎮,那里有一架比較完整的在駝峰航線上墜落的運輸機。1944年,緬甸北部被中美聯軍收復后,美國工兵修建的印度到中國的公路隨即開通,稱為中印公路(蔣介石將其命名為史迪威公路),幾乎同時,美國工兵沿著中印公路,還修建了一條油管,從印度向昆明輸送燃料。遺憾的是,這條輸油管在我國境內已經看不到了,據說是1949年以后,新疆或玉門開發油田時,把云南境內的油管都搬過去了。
冒著紛飛的雪花,我該出發了。我要沿著昔日的滇緬公路,一直走到中緬邊境。這也是當年遠征軍出征時,所走的路。
#星爺與海馬S7# 感受滇西抗戰 系列游記目錄 |
---|
制表:車訊網 //www.xjjcjj.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