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少校的墓地
離開惠人橋,我不打算繼續沿著怒江往南走,因為再往南,就該是惠通橋了,我會把它與松山并在一起。眼下,我要往西去,有2個主題,先是看看渡江后的先期戰斗的遺址,然后徒步翻越高黎貢。
按照記載,日軍在怒江西岸縱深處的大尖山、麻栗山修筑了2兩道防線,36師在雙虹橋一帶渡過怒江后,隨即向該地發起進攻,但戰果不佳,隨后,換成53軍116師、130師進攻,歷經10余天,終于獲勝,打開了前往高黎貢的通道。在這場戰斗中,犧牲的最高將領,是116師美軍聯絡官麥姆瑞少校,陣亡次日,他的上司——斯多德上校主持了葬禮,霍揆章將軍及美軍官兵出席了葬禮。鄧康延先生拍了一部紀錄片《尋找少校》,講述的就是麥姆瑞故去后的故事。因為,安葬麥姆瑞時拍的一張照片保存至今(下圖),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章東磐先生在滇西調查時,以此為線索,費勁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找到了少校的墓地。
雙虹橋附近,在230省道里程碑的71.2與71.8公里之間,有2個很小的路口,往里走,是燙習村,我在村里詢問這附近是不是有個美軍墓地,一位中年婦人立刻詳細告訴了我墓地的位置。在這以后的幾個路口,我停車確認時,前前后后有3位村民都告訴了我該如何走。看來,少校墓地在這一帶,盡人皆知。
經過七蘿田,來到田頭寨,少校的墓地位于村后高坡上。村民告訴我,村旁有條土路能上去,但非常陡,只能走驢車和拖拉機,小汽車根本上不去。為了節省體力,待會兒好穿越高黎貢,我決定開車去試試。果然,路是一條簡易路,坡度約為20度,路面為松土,摩擦力不足,幸運的是,海馬S7沒讓我失望,加大油門,車子便沖了上去。
麥姆瑞的安息之地旁邊,原來有個小廟,墓旁有大青樹,但遭雷擊被毀了,麥姆瑞以及旁邊2位中國軍官的墓也被徹底毀滅。2009年這里建了個紀念碑,上書:安息吧,為世界和平獻身的勇士。滇西抗戰英烈永垂不朽。麥姆瑞犧牲后,他的夫人終生未改嫁,把2個女兒撫養成人,自己于1996年去世。據媒體報道,麥姆瑞的女兒,芭芭拉·麥姆瑞和貝雯麗·麥姆瑞來到過這里。
墓地所處位置并不寬敞,由此想象當年這里的廟宇規模可能并不大。墓前有一叢紅色樹葉的灌木,非常醒目。
站在墓前往下看,可以俯瞰整個田頭寨村。
站在墓地往西看,高黎貢的山脊近在眼前。下一步,我該去翻越它。
過于完美的設計
剛才說過,歷史上穿越高黎貢的馬幫路有3條,遠征軍進攻騰沖時,這3條路都是進軍路線,我的想法是,走南齋公房線由東向西翻越高黎貢,然后再由北齋公房線從西向東返回。其中,南齋公房的行走路線是:崗黨(230省道)—芒晃—白花林(百花嶺)—舊街子(開始徒步)—南齋公房—林家鋪子(保護站)—江苴村—曲石鄉。最短徒步區間是舊街子到林家鋪子,徒步時間約7.5-9小時。
北齋公房行走路線是:西亞村(230省道)—八蘿田—一把傘(保護站,開始徒步)—北齋公房—朝陽店(保護站)—黃土坎—黃家寨—界頭鄉。最短徒步區間是一把傘到朝陽店,徒步時間約14小時。
如果只想簡單體驗一下高黎貢的山道,最理想的方式是租車抵達舊街子,然后徒步穿越,經南齋公房下山后,再租車離去。也就是說,徒步穿越高黎貢,不管是走北線還是走南線,只要能租到車,前往舊街子(南線)或一把傘(北線),就很容易實現了,至于翻山之后的交通,如果能事先尋找個農家院住宿,并請主人騎摩托車前往林家鋪子(南線)或朝陽店(北線)迎接,能節省不少體力。
可我是自駕車,雖然能很便利地把車開到汽車實在無法行進的地方,但翻到山的另一邊之后,就難了,租車從公路返回實在太遠了,起碼得有185公里,行車時間大約5個多小時。所以,對于我來說,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南、北齋公房都走一遍。事后證明,我太過理想化了,沒有考慮到當地的實際狀況,以至于遭到挫折,跟69年前的遠征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