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 隨著掛牌時間的臨近,北汽夢了十年的上市即將成真,北汽股份也將成為港交所上市公司中的第二大乘用車制造商。
北汽艱難的上市歷程不僅僅是數度推遲上市計劃表,還經歷了上市路徑由局部上市到整體上市再到分拆上市的艱難抉擇。至于上市通道,也曾在A股、H股、A+H股之間數度變更。
數度推遲的上市計劃表
早在2004年8月,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首次在市國資委召開的國企發展論壇上透露北汽正在籌劃上市,計劃于2005年9月公開上市,募集資金6億美元。同年11月,北汽邀請包括摩根士丹利、美林在內的多家國際投行參加競標宣傳,為打開香港籌資通道做準備。遺憾的是,彼時的北汽上市的條件遠未成熟。
2007年5月,北汽股份的前身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責任公司首次對上市方式進行陳述時,選擇的地點就是在香港。當時,北汽計劃2007年在香港首次公開發行,籌集資金10億美元,籌集資金計劃用于擴充產能。然而,隨后到來的金融危機,令北汽集團的上市計劃再度擱置。
到了2008年3月,徐和誼表示選擇先在內地A股上市。此后的幾年時間內,北汽一直沿著該方向進行上市方案的設計。
2010年9月,北汽股份正式掛牌成立,成為北汽集團謀求上市的乘用車平臺,并宣布放棄整體上市、采取將乘用車資產打包的新方式加快上市步伐。彼時的設想已經變成:北汽股份應該在2-3年時間內同步實現A+H股的上市,但仍未遂愿。
就在今年4月,徐和誼表示將在下半年登陸H股, 6月,北汽曾就上市進行預路演,并計劃于10月前以IPO的方式正式登陸H股。雖然和徐和誼給出的時間仍然有些許的退后,不過如果此次成功上市,也算是對十年努力有了一絲慰藉。
A股H股A+H數度變更
北汽籌劃上市已有10年之久,在A股還是H股上市,中間也經歷了反復,最終選擇了H股,不過,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此前透露,北汽股份實現香港H股上市后,未來計劃折返A股上市。
北汽在2004年剛剛暴露出上市野心之時就是準備登陸H股。時至2008年,北汽宣布放棄H股上市,轉在內地A股上市籌資。但2012年A股IPO停擺之后,在A股遇挫的北汽決定再次折返H股,并最終實現H+A股的目標。
為什么會有這一系列的反復?
事實上,說服外方將將合資公司納入上市公司一直都是件難上加難的事情,之前東風與上市時也遇到過類似情形。上汽集團上市時,德國大眾其將上海大眾中方資產納入上市公司;由于現代汽車的強烈反對,東風集團在港股上市時就不得不將旗下合資企業東風悅達起亞中起亞的資產剝離出去。而北汽股份去年才與戴姆勒達成協議增持北京奔馳的股權至51%,而對其利潤貢獻最大的北京現代,仍只有其50%的股權。另外,據報道,讓北汽股份上市也是一項“任務”,為了能在較短時期內實現IPO,H股是更好的選擇。
十年來徘徊在局部上市、整體上市、分拆上市以及A股、H股、A+H股之間的北汽,終于做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單獨還是整體艱難抉擇
在上市模式上北汽股份也經歷了究竟是整體還是單獨的坎坷抉擇。早在2004年8月,北汽首次透露上市計劃是為局部上市做準備。但到了2008年,北汽將整車資產上市方案遞交證監會審批。兩年后,再度傳出消息北汽將打包乘用車單獨上市。
為了順利上市,此前,北京汽車與戴姆勒公司就進行了資產重組。首先,戴姆勒公司投資入股北汽股份12%的股權,同時,德中雙方對合資企業北京奔馳進行股權重組,重組后北汽股份持股比例增加到51%,進而實現對北京奔馳財務報表的合并。同時,戴姆勒在雙方的銷售合資公司北京梅賽德斯-奔馳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到51%。
從北京汽車自主品牌業務來看,新能源業務剝離讓北汽的財務報表更加好看,而北京汽車與合資伙伴戴姆勒之間的股權互換,讓上市成為可能。
此次重組計劃讓北京奔馳的財務狀況能夠進入北汽股份的合并財務報表,從而使得北汽股份的營收狀況看起來更加具有市場吸引力。
自主品牌仍需努力
作為北汽控股的擬上市平臺,北汽股份的主要業務包括三大資產板塊:北京汽車、北京奔馳以及合營公司北京現代。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大板塊業務中,自主品牌似乎對北汽業務拖累不少。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這三家企業新車銷量分別為20.2萬輛、11.6萬輛和103.1萬輛。在北汽股份的利潤結構中,合資公司投資收益高達59.9億元,其中北京現代貢獻利潤54億元,北京奔馳貢獻利潤5.7億元。而北汽的自主品牌板塊仍處于虧損狀態,2013年經營虧損達到為27.5億元。
根據北汽股份的規劃,募集資金的約60%用于固定資產投資,約10%用于開發北京汽車乘用車,約5%用于發展銷售網絡及推廣北京汽車乘用車,約15%用于償還銀行借款,約10%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中,包括北京汽車動力總成生產基地(一期)建設項目、動力總成研發中心(一期)建設項目、北京奔馳乘用車生產擴張計劃及發動機工廠建設等。
顯然,實現上市雖然有助于解決自主品牌的部分資金需求,也能夠提升北汽股份的自主品牌形象,然而北京汽車集團的自主品牌的實質性提升還是需要上市過程以外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