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人生,是一個不斷比較的過程,不管你愿不愿意,總是陷入比較/被比較當中。“別人家的孩子”更是大多數人心中小時候不愿聽及,但又不得不常常聽到的詞匯之一,“車生”也一樣。
大多數汽車消費者的購買行為總躲不過“抉擇”過程,各家品牌的產品就成了被比較的對象。
有人鐘情于品牌,有人拜倒于顏值,有人傾心于產品力,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款汽車產品的“長短”都是相對,并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占盡360度無死角的絕對優勢。
目前常規的汽車測評中,常見單車介紹,雙車對比,多車PK,然而大多數的車輛評測更多是針對車輛靜態、動態的表現展開,隨著汽車技術的發展,時代的進步,普通消費者對于汽車理解愈發深刻了。車輛顏值,每個人有自己的喜好;車輛靜態空間配置,可以通過親身體驗和對比配置表就能得出高下;
車輛動態表現,通常成熟的汽車品牌,其經銷商安排的試駕路線足夠體驗車輛各狀態下的實際表現,結合專業試駕員/銷售顧問的講解,根據自己的親身體驗,“此長彼短”也能容易得出定論。
隨著汽車市場競爭的加劇,車輛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配置越來越豐富,售價卻進一步下探,因此車輛的性價比越來越高。這時汽車消費者難免會因為“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心理而憂慮產品是否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
車訊實驗室這次一次性請來三輛兩十萬價位的緊湊級家用轎車進行對比,一輛是軒逸,日系優質家轎,一輛是逸動,國產家轎中堅力量,一輛是朗逸,德系轎車本土化成功的典范之作。
這次的對比不同于常規的靜動態測評,而是拆除車輛外觀內飾的覆蓋件,針對車輛內部的防護安全,結構和用料等方面展開對比,這三輛中日德緊湊級家轎的代表作到底誰長誰短?誰高誰下?
接下來就按照由前及后,由外及內,由上及下的順序,將這三輛車的防護結構,工藝用料及技術特點展示給大家,首先從前部防護結構開始。
【前部防護】
眾所周知,安全車身的“安全”在于科學合理的防護骨架設計,在遭遇碰撞時通過潰縮緩沖區潰縮吸收大部分碰撞能量,以減少乘員艙變形風險,最大限度保證乘員生存空間。
前保險杠是前防護結構的外蒙皮,主要照顧車輛造型,同時又要擁有一定的強度,低速輕微碰撞不至于破損,業內就有“5英里保險杠”的叫法。
前部防護結構中,部分車型還會設置緩沖層,常見泡沫塑料材質,既能起到對保險杠外皮的支撐,同時還能通過自身變形、碎裂吸收碰撞能量,避免低速碰撞就損傷到車身骨架,降低修復成本。
防撞梁是前防護結構中的主要起到承接碰撞能量,并將其分散到左右兩側的吸能盒的作用,主要通過吸能盒的潰縮變形來吸收更多碰撞能量,因此前防撞梁必須要有一定的強度。
十萬價位緊湊級家轎前防撞梁多見鋼制材料,單層鋼板的通常會沖壓成帽型和加強槽提高杠體本身強度,這種稱之為開式結構,例如朗逸就是典型的開式結構的單層鋼板的帽型防撞梁。
有些車型前防撞梁采用雙層鋼板、閉合結構,例如軒逸,在杠體前后鋼板的夾層中設置縱向鋼板形成支撐,提高防撞梁本體強度。
也有部分更高級別的車型為了追求輕量化效果,采用鋁合金材質的前防撞梁,但10萬價位緊湊級家用轎車中,采用鋁合金材質防撞梁的車型較為少見,逸動就是其中一位。
前防撞梁左右兩端后方通常會設置“潰縮緩沖裝置”,也就是吸能盒,在碰撞時通過自身潰縮吸收前防撞梁傳遞過來的碰撞能量,并將未吸收盡的碰撞能量向后方車身縱梁傳遞。
吸能盒一般為閉合筒身形式,金屬材質,通常吸能盒和防撞梁為統一材質的較為常見,如上圖所示:軒逸和朗逸均采用了鋼制吸能盒,逸動則采用了鋁合金材質的吸能盒。
另外還有少量車型為節約成本,采用鋁合金材質防撞梁,鋼制吸能盒,兩者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翼子板內部縱梁也是前防護結構中的重要組件,它能吸收車頭更高位置傳遞過來的碰撞能量,一部分通過自身潰縮變形消耗掉,未完全吸收的碰撞能量則向后部車身骨架傳導,降低駕駛艙變形程度。
段落小結:
軒逸、逸動和朗逸三輛車前部防護結構相近,但只有逸動采用了輕量化鋁合金材質,包括前防撞梁和吸能盒均為鋁合金材質,要知道這都是越級車型才經常采用的配置呢。
但就逸動前防護結構來說,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設置緩沖層,雖然說通過加強的前杠下護板配合前杠也能起到一定緩沖效果,但如果設置該結構,其前部防護就可以說是無可挑剔,吊打另外兩款車了。
63.36萬
8.72萬
4.91萬
31.63萬
31.54萬
0.14萬
0.13萬
0.11萬
0.11萬
0.1萬
0.09萬
0.05萬
0.03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