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途觀L Pro上市后不久,我獲得了一次試駕機會。通過幾天的親身體驗,感覺它是一款順應潮流變化,滿足時尚需求的新車,但同時,自途觀時代就具備的亮點——來自工業強國的底盤、德式質感、實用性設計,一個也沒落下,全部繼續保持。本文將從駕駛、油耗、智能輔助、細節處理等6個方面,逐一與您分享。
第一,看看它的機倉:細節見功夫。
打開機倉蓋時,發現它仍然保持著以往的傳統——開啟鍵的設計很合理——手稍微往里一伸,就能碰到把手,從而打開機倉蓋。
您可能會問,這么簡單的事兒,值得拿出來說嗎?
我在拆車坊時,曾做過一個趣味測試——隨機招募數人,先請他們找到車里的滅火器,然后打開機倉蓋,以此記錄所需時間。通過成績匯總,發現德系車用時最短。原因之一,在于設計更為合理。而類似合理的細節,還有許多。或許,這就是工業強國與后發國家在汽車設計上的差異。
機倉蓋由雙液壓桿支撐,內側鋪著一層黑色絨氈。有趣的是,機倉蓋的鎖機構,居然是兩個,左右各一。而實際上,多數車此處的鎖機構,只有一個,位居中央。
第二,看看它的動力與底盤:標配2.0T。
途觀L Pro建立在途觀L的基礎上,所謂Pro,意思是專業,車名后面添加它,簡單理解就是升級。比如,途觀L的動力,分為1.5T和2.0T,途觀L Pro全部是2.0T,共計6款車型,其中4款是330,也就是低功率版;2款380,也就是高功率版,且配有四驅。我試駕的這輛,是頂配——380TSI四驅R-Line智尊版。
無論330,還是380,匹配的變速器都一樣,都是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器。擋把采用懷擋造型,位于方向盤下方,它的上半段可以前后轉動,往前轉是D擋和S擋,往后轉是R擋,頂端的按鍵是P擋。
底盤幾乎做到了百分百的覆蓋,相當平整,此舉不僅是為了防護,更有利于提高操控性能、降低噪音。
四驅系統源于瀚德,它是瑞典的一家企業,后來歸屬博格華納。正常行駛時,動力作用于前輪,唯有前輪出現打滑,靠電子泵建壓,推動多片離合,才將動力傳給后輪,故稱適時四驅。前后輪獲取動力的最高值,是各占一半。這種結構的主要作用,是保持行駛穩定,并非深度越野。盡管如此,我在10多年前,對數款SUV進行爬坡測試時,途觀是為數不多的幾輛表現最好的車型之一。
第三,駕駛感受:依舊是熟悉的味道。
從桑塔納到帕薩特,從途安到途觀,從途昂到威然,我對上汽大眾的車,非常熟悉,尤其喜歡它的駕駛感。這次體驗,我感覺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依舊沉穩,依然有力,質感很強。下面,從提速、減振和方向等3個方面,逐一總結。
第一是提速。起步階段不算太輕盈,油門反應一般,以日常駕駛的方式沒有任何不妥,以激烈駕駛的方式還是換到S擋更合適。與初段相比,我認為中后段加速的表現更好,發動機顯得很輕松,甚至有那么一點兒大馬拉小車的感覺。
變速器的匹配基本無懈可擊,平順性很好,沒發現任何頓挫,動力銜接令人滿意。這恐怕也是傳統大廠的絕對優勢。
數據方面,比功率是0.072千瓦/千克,不算很好,但也勝過不少同級車。至于百公里加速7.5秒,是個挺不錯的成績。
第二是減振。調校大致處于中間偏硬一丟丟,沒察覺存在多余的振動,支撐足夠,舒適性把握的不錯。如果置身于德國不限速的路段,以180公里的時速馳騁,應該是件相當開心的事兒。
第三是方向。我國的德系車,早已向舒適靠攏,該車也不例外。在經濟模式、舒適模式狀態下,助力較強,打輪相當輕松,但路感依舊清晰;在運動模式下,多少還能找回一些早年間德系車的感覺——我本人很喜歡那種感覺。
第四,看看它的油耗:最低5.2升。
先看看發動機轉速——時速80公里,發動機是每分鐘1600多轉;時速100公里,接近1800轉;時速120公里的時候,發動機在2000-2100轉之間。
380四驅版的油耗標定值是:市郊6.5升、市區8.83升、綜合7.69升/百公里。
在試駕中,我見到的油耗最高值是9.3升——從北京城北,穿越到南城,雖然是市區,但因為是中午,路況不錯,沒有遇到堵車,平時時速32公里。如果早晚高峰,平均時速降到15公里左右時,油耗必然還得加大。
在試駕中,我駕車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從北京前往塘沽,限速90/110公里,路況一般,多次被慢車阻擋。抵達后,儀表顯示平均時速88公里,油耗5.2升。這是試駕過程中我見到的油耗最低值。
回程走的是京津高速,限速120公里,雖然路況好過京津塘高速,但路上的慢車依舊很多,能把車速維持在120公里的時間并不長,抵達進京檢查站時,平均時速105公里,油耗6.7升。
第五,看看它的駕駛輔助:L2級。
方向盤左手控制鍵,主要是駕駛輔助當中的自適應巡航。開啟之后,它會根據所在路段的限速,自動設定車速。如果想更改,比如,在限速120公里的路段上,您想把車速加到130公里的話,就得自行改動,但由于控制鍵采用觸控式,操作感不夠清晰,需要有個適應+熟悉的過程。
方向盤右手控制鍵的內容稍微多一些,包括語音控制、儀表設定、多媒體操作、方向盤加熱,等等。
其中的音量控制非常好——與其跟方向盤上的觸控操作較勁兒,還不如用中間平臺上的旋鈕,一下子就能如愿,特直接,特簡單。我想,以后我自己再買車時,前提之一是必須得有音量旋鈕,那些為了節約成本,將實體鍵全部閹割的車子,概不考慮。
當然,音量旋鈕如果能設計在中控屏上,就更完美了。把它放在這兒,恐怕會有個負作用——每當掛擋時,總會習慣性地把手伸向它。在為期4天的試駕中,這種錯誤我犯了好幾次。
事實上,這個做工精湛的旋鈕,不光能調節音量,按一下,還能出現駕駛模式的界面,然后旋轉,挑選您需要的某個模式。
該車的駕駛模式,分為經濟、舒適、運動、個性化設置、越野和雪地。除了靠旋鈕改變駕駛模式,在中控屏里也能操作。
在中控屏里,還有更多有關駕駛輔助的選項。其中的車控中心,可以根據需求自行添加,以便于日后快速操作。
事實上,該車的最大亮點,是智能駕駛輔助。這部分內容的基礎,包括前后雷達、倒車影像、車道居中保持、車道偏離預警、前方碰撞預警、開門預警、交通標識識別、并線輔助、主動制動、疲勞提示,以上均為全系標配。
此外,還有高級自適應巡航Pro版、車道保持Pro版、智能撥桿變道、智能加塞應對、智能避障、大車避讓,等等。
說到智能駕駛輔助(也就是口頭話里的自動駕駛),對汽車發展史不了解的人,往往以為它是最近幾年電動車帶來的,可實際上,20多年前普及電子油門、電動轉向助力之后,駕駛輔助就已經初具規模。比如歐盟早就要求大貨車必須配備車道保持。
傳統車企與科技公司的區別之一,在于后者比較激進,不僅全面裝車,還率先打出自動駕駛的旗號,直到出了事兒,才改口,將其稱為駕駛輔助。在它們之間,我更認同傳統車企的理念。就像這輛途觀L Pro,5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外加雙目感知等9個攝像頭,輔助功能基本齊備,完全順應了潮流,足夠了。面對安全,還是謹慎一些更好,因為生命很脆弱,一旦有意外,后悔就晚了。
第六,看看它的配置與細節:液晶屏挺多。
順應潮流的另一個表現,是液晶屏。整個前部,3塊屏幕一字排開,尤其是中間那塊,碩大而醒目,此外還有投影在前風擋上的抬頭顯示,以及中間平臺上的旋鈕屏,一連串的新潮組合,很好地滿足了時尚需求。
其中的儀表盤,具備4種不同的界面,或傳統、或智駕、或導航、或運動,您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任選。
合資車在看不見的地方,成本往往會用的比較多,因而在配置方面,通常比不上國產車。該車似乎想適當扭轉一下,于是把入門級的低配,也弄的挺豐富。比如,前排電動座椅是標配,座椅加熱也是標配;而且,除了入門級,其余各款都配備了前排座椅位置記憶。
30色氛圍燈同樣是標準配置。在中控屏里,劃分出不同的主題,無限、永恒、渴望、沉醉、活力,等等,呈現出的效果,自然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部分更高級的配置,是需要另外付錢的,比如音響,標配9喇叭,如果您想要哈曼卡頓的12喇叭音響,就得再花4000塊錢。
細節方面的處理,是包括大眾汽車在內的許多歐洲車,都特別講究的。比如車門內飾板上專門有個雨傘的位置、機油添加口特意弄個圍嘴,等等。我記得早些年還在擋把旁邊,設置有硬幣槽,方便駕駛者交停車費。
那么,這款誕生于中國,根仍在德國的車,細節方面處理的如何呢?
我認為,依舊挺好。
舉3個例子。
第一,晚上走近車子,車燈自動點亮,門把手亮起,并向地面做出投影。
打開車門,隱藏在車門下方的照明燈隨之點亮,便于主人上車。
第二,兒童座椅接口略高于椅面,由于位置合理,安裝與拆卸都很簡單,此外,接口處的塑料蓋,做工也很精細。與之相比,某些國產車為了省事,不僅將塑料蓋省略,兒童座椅接口的布置也相當草率,給安裝帶來不便。
第三,尾門內側,有個專門的儲物槽,用于存放三角反光板。這種固定位置、固定存放的設計,不僅給使用帶來方便,同時有助于行李廂的整潔。
最后的總結:兼顧潮流、時尚與實用。
試駕最后一天,恰逢周日,我把全套的野營裝備塞進行李廂,全家人一起到京郊,渡過了愉快的一天。
也就是說,這次試駕,我在不同路況、不同場景當中,比較充分地感受到了它的價值。
價值之一:扎實的底盤,德式的質感,讓人享受到較為優越的駕駛。
價值之二:豐富的配置、先進的車機、智能的駕駛輔助,讓人享受到科技進步帶來的便捷與樂趣。
價值之三:后部空間比較寬敞,良好的實用性設計依舊保持,讓車可以更好適應不同的需求。
總而言之,這是一款順應潮流變化,滿足時尚需求的新車。
《星爺說車》更多內容——點擊下圖即可進入《星爺說車》專欄。
關于《星爺說車》——與電影演員周星馳無關。本人姓夏名星,從小就有白頭發,被同學戲稱夏老頭兒。后來,友人按我們北京當地習俗,起綽號星爺——當時,北京類似稱呼很常見,蹬三輪兒的叫板兒爺,販賣東西的叫倒兒爺。星爺自1988年開始駕車周游,至今不輟;2001年開始在汽車媒體做評測,閱車無數。